2023 年,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來港對我進行了採訪,主持人説準備開設新欄目《根脈中華》,請我為這個欄目題字。
《根脈中華》是融媒體文化欄目,旨在通過探源中華文明、展現文化傳承與創新,深化港澳台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與情感連結。《根脈中華》節目以「禮敬文明」「文化面孔」「文化故事」「文藝賞析」四大板塊為核心,從賈湖遺址的龜甲刻符到現代非遺技藝的創新,從甲骨文到國風音樂,構建了一條貫穿五千年的文化脈絡。例如,通過解析文物中的「文明密碼」,觀眾得以直觀感受漢字從刻符到成熟文字體系的演變歷程。這種敍事不僅呈現歷史厚度,更凸顯中華文明的連續性與生命力。
節目聚焦兩岸暨港澳年輕一代的文化傳承故事,如《傳承有我》子欄目記錄青年非遺傳承人的創新實踐,展現傳統技藝在當代的「經典煥新」。這種以青春活力賦能傳統文化的表達,拉近了與年輕受眾的距離,體現「潤物無聲」的傳播理念。
節目採用“思想+藝術+技術”融合傳播模式,廣播端與新媒體端雙向聯動。例如,“大灣區之聲”新媒體推出《香港有“藝”思》系列,探訪香港藝術場館;“看台海”新媒體打造《福氣啦!融合區》文化篇,展現福建兩岸融合示範區的實踐。
經過一年多的節目播放,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再次來港採訪筆者,讓我談談這個節目的意義和觀感。
筆者認為 《根脈中華》這一節目意義非凡,它宛如一座文明的橋樑,跨越時空與地域的界限,在當今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時代背景下,肩負起深化港澳台同胞對中華文化認同與情感連結的重任。
從更廣泛的層面來看,節目在全球化浪潮中,以中華文明的“五個突出特性”為敍事核心,有力地回應了“西方中心論”的質疑,為構建“中華民族現代文明”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。它向世界彰顯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與價值,增強了中華民族在全球文化舞台上的文化自信與話語權。
聯繫到最近美國對中國打關税戰,我們的專家高志凱説:“中國已存在了5000千年,其中大部分時間都沒有美國,我們都活得好好。” 我覺得中國同胞看了《根脈中華》的節目,對這位專家的説法更加認同,對我們的國家、我們的民族更有自信心,美國要和中國經濟脱鈎,我們大不了再過5000年沒有美國的生活,何懼之有!
綜上所述,《根脈中華》確是一個意義非凡的好節目。



< 媒體報導 >
標題: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《根脈中華》欄目
媒體:華人頭條
網址:https://www.52hrtt.com/global/n/w/info/fifm202504262306241307224
標題:《探尋文化根脈,領悟多元意義》
媒體:港澳發佈
網址:https://hkmo33.com/2025/04/111716